今年以来,资中县充分发挥法治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,实施法治扶贫“五大行动”“八大工程”,确保到2020年全县10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、51853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。
实施“法治宣传引民行动”。一是法治宣传全覆盖工程。加强贫困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,在每个贫困村设立1个法治宣传栏、1个法律图书室(角);每年向帮扶贫困村赠送1套法治类读物,向每个贫困户家庭赠送1本以上法律实用类读物,确保贫困户每户一册;强化对贫困村村两委干部的法治教育,切实提高村两委干部依法管理村级事务能力和水平;通过群众喜闻乐见、易于接受的形式强化对贫困户法律法规常识教育,丰富贫困村群众文化,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感恩奋进、勤劳致富、合法致富,争做“思想脱贫”第一人。二是村规民约全覆盖工程。及时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,确保村规民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约束性,确保真正发挥其“软法”作用;通过村务公开栏、村村响广播等形式,强化对村规民约的宣传;通过“好媳妇”、“好公婆”评选等形式展示、传播身边“正能量”,充分发挥典型宣传引领作用,营造浓厚氛围。三是法律明白人全覆盖工程。在每个贫困村培育一批重点在贫困村培育一批明事理、懂法律、知政策的“法律明白人”,确保“法律明白人”在贫困村全覆盖;有针对性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,提高“法律明白人”参与调处、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。
实施“安帮矫正扶民行动”。一是安置帮教全覆盖工程。强化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扶和延伸帮教,多渠道拓宽贫困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,切实解决“出路”问题,帮助他们渡过难关,顺利回归社会。二是教育矫治全覆盖工程。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,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中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困难需求,对有生产能力、有发展意愿的扶贫户,在就业、创业、救助等方面提供帮扶。
实施“法律援助便民行动”。法律援助全覆盖工程,健全完善“三点一线”法律援助网络体系,将法律援助服务窗口前移,打通服务贫困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;畅通法律援助“绿色通道”,将贫困村的农民工讨薪、工伤索赔、赡养纠纷等与民生相关案件作为法律援助受理重点,免予经济困难审查,实现应援尽援、应援优援目标,减轻贫困群众的诉讼负担,扫除“因诉致贫”现象。
实施“人民调解和民行动”。纠纷化解全覆盖工程,以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依托,建立一支懂得法律、知晓民风、熟悉民情的一线调解队伍;分层级强化县、镇、村(社区)三级培训体系,拓展教育培训形式,增强教育培训效果,确保人民调解员培训率达到100%,切实提高人民调解员队伍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;围绕重点人、重点事、重点时期集中排查、专项排查脱贫攻坚工作中易发、多发的婚姻家庭、赡养继承、邻里关系、土地流转、危房改造等矛盾纠纷,发现苗头及时疏导、防止激化;主动作为,集中解决脱贫过程中土地流转、危房改造、易地搬迁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,确保矛盾纠纷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处理。
实施“法律服务惠民行动”。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,健全完善村级法律顾问制度,确保“一村一法律顾问”全覆盖;结合实际,指导贫困村法治宣传教育、提供法律意见、协助化解纠纷、解答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服务、收集社情民意等全方位、多层次的法律服务,帮助指导贫困村提高自治管理法治化水平,形成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村级公共事务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新格局;把脱贫攻坚作为法律服务工作主战场,坚持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这条主线,将法律服务对象覆盖全县所有贫困村、贫困户、贫困人口,服务项目包括法治宣传、法律援助、法律咨询、公证服务等全部司法行政业务和涉法事务代理;为老、弱、病、残、孕等出行不便的群体,实行预约上门公证,对9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公证,对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群众酌情减免公证服务费用。
|